山海经略策划

他是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最年青义士,亲东说念主捐赠16封抗战家信

发布日期:2025-07-16 05:40:49 点击次数:200

“在今天,我刚烈了铁的壮健——打回梓里去。重逢吧,在前哨上,民族已到存一火关头,抗战已到紧要时间,怕什么流血,说什么糟跶。一又友,让咱们重逢吧,在敌东说念主的后方——游击队里”……

泛黄的信纸上,笔迹如故明晰可见,尽管相隔80多年,咱们仍能读出一个有志后生保家卫国的刚烈信念与丧胆精神。

高传纪义士的16封家信

这是抗日义士高传纪写给父亲高象九的信。3月11日,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职责主说念主员专程前去山东,从义士的妹妹高云手里接过了她崇拜的16封家信。

19岁糟跶被写入《平北红色故事绘本》

2024年,延庆区发布了一套《火食芳华——平北红色故事绘本》,其中有一篇是《高传纪的十九岁》。从这套绘本中不错了解到高传纪的故事。

1938年,高传纪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陕北公学学习,1942年任龙赤联县四戋戋委文书,同庚在指挥反“涤荡”接触中遭日军持捕。面临审讯,高传纪视死若归,终末被狼狗活活咬死,年仅19岁。“当前,高传纪是平北抗日干戈哀悼馆里有记录的年龄最小的义士。”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做事中心副主任夏霖说。

 

 

 

 

16封家信记录义士投身改变经过

高传纪是家里的苍老,高云是高传纪最小的妹妹。“父亲带回这些信时,我才上二年级,还不会看哥哥的信,直到初中才气看懂。”尽管那时年事小,高云仍旧铭记父亲将年老的信件带回家时的景况。

高传纪的父亲高象九曾担任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国文教员,那时就积极向学生们保举卓越竹素。1932年,高象九出任那时的山东省立第九中学校长,学校聘用念念想卓越东说念主士任教,向学生宣传改变念念想。抗战时候,高象九以民主东说念主士的身份,协助八路军作念调和阵线职责。1946年,高象九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开辟后,高象九曾历任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等职务。

 

在父亲高象九的影响下,高传纪和昆季、堂昆季六东说念主,纷纷投身改变,他们有的奔赴延安,有的留在家乡开展对敌接触。1938年,高传纪随着父亲来到了甘肃秦安,在这里上学。其后,高象九去了西安,父子二东说念主保持通讯关系。

1939年4月7日,高传纪在给父亲的家信中,论说了同学走上抗日战场的景况并抒发了我方的愿望:“爸爸,我想去延安,到中国最光明最有但愿的场合去!”一个月后,他当掉了棉衣被褥,奔赴延安,被分入陕北公学。

高传纪到平北抗日凭据地职责后,与家中关系就不顺畅了。1942年7月,高象九收到女儿从唐县寄来的终末一封信,自此父子俩失去了关系。

高云回忆,抗战成效后,父亲回家只带了一个小小的株连,内部有两件衬衣、一个白色珐琅杯,还有保存圆善的十几封书信。每当念念念女儿,高象九便拿出这些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高象九死一火后,高传纪的家信由高云崇拜。

 

高云说:“我父亲为了寻找女儿,四处探访,向组织、一又友发出了大宗封信件,发动亲戚、熟东说念主问遍了他们的共事、战友,在多家报纸刊登了寻东说念主缘由。” 1975年,高传纪的战友肖远烈来信,先容了高传纪糟跶的系数这个词流程,并见知了糟跶地——赤城。高传纪的家东说念主立即赶往赤城,但仍然莫得找到义士的任何痕迹。1980年,高象九带着深深的缺憾离世。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家东说念主将高传纪当孺子军时穿的一件穿着与父亲合葬,以此寄予父亲的念念子之情,弥补那份未了的挂牵。

一次未必的参不雅找到了义士的亲东说念主

直到2016年,一个未必的契机,高云儿媳的姐姐王女士来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参不雅,听西席员论说英烈的故事。当讲到“高传纪”时,王女士一霎嗅觉这位义士很像我方的妹夫拿起过的亲东说念主。展板上高传纪的画像是凭据义士的大胆行状和干戈年代枭雄东说念主物的形象画图的,和王女士看到的高传纪像片彻底不像。于是她拍下了高传纪的信息和图片发给妹夫辩别。

很快获得反应,这恰是全家苦苦寻找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东说念主!

 

“找了几十年找不着,这下终于知说念年老在哪儿了,我一下子就潸然泪下。”回忆起那时的景况,高云仍难掩鼓励的豪情。高传纪的侄子、侄女们带着老一辈亲东说念主的愿望和派遣,带着义士遗像,立即前去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造访他们日念念夜想的亲东说念主。半个多世纪的追寻终于有了遵守。从此,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主展馆的展板上终于有了高传纪的像片。

高传纪义士遗像

本年,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与高传纪的家东说念主相似,盘考是否能将崇拜的高传纪的16封家信捐给园方保存。3月11日,高云清脆地捐出了家信。

“我认为特别兴隆,把年老写给父亲的书信捐献给哀悼馆,才气把英烈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捐赠这天,高云把年老的信件适当铺开,仔细读了一遍,又冉冉地整理好,把它们装到档案袋中,折好,封上。本年91岁的高云说:“从此以后,我莫得隐痛了。”

高云再次朗读年老的家信之后将其捐献

罕见家信将先以电子版款式与不雅众碰面

“亲爱的爸爸,我想离开甘中,但我决不想去四川、贵州逃一火,与其到那处,倒还不如留在甘中,我猜测哪个场合学习,大致有契机也同他们一样回家打游击。”

“凭着两条腿,背着行李,走了三千多里地,来到这里。”

“有新杂志时,如《念书月报》二期,请寄来,咱们额外需要精神粮食。”

……

 

16封家信,当前读来仍然让东说念主心潮彭湃。每一封信王人承载着阿谁年代的后生春联想的追求、对国度的爱重。

平北抗日义士哀悼园示意,由于主展馆展览每十年才进行一次全面改陈布展,这16封罕见的家信暂时无法在展览中展出。园方运筹帷幄先对家信推行进行紧密辩别与整理,并将其以电子文本的款式呈现给不雅众。待下一次改陈布展时,这些家信将被展出,让更多东说念主通过什物感受那段火食岁月中的感东说念主故事。

注:文中插画来自《火食芳华——平北红色故事绘本》